查看原文
其他

开学兴趣班华容道?花钱多反而让娃变笨?我的避坑实战经验分享

木噔噔 枣妈和恺摩
2024-09-07
枣妈宠粉送礼持续中,在本文评论区加数字(1-100)走心评论精选留言,点赞前3名枣妈文创盲盒(笔/本子/书签任一)

新学期终于开始了,枣妈群里、朋友圈里多了很多新一二年级的妈妈。几天围观下来,最大的感受就是:低年级妈妈真的很焦虑!一焦虑就花钱报班!
有的妈妈觉得,一年级专注力很重要,打算给娃报个围棋班,练一练。马上会有其他妈妈表示,“真的吗?那我们也得来一个。”于是马上搜索约课,行动力特别强。还有妈妈说,上了小学后学习时间增加,一整天都是坐着,得给娃再加一个体育班(其实她周末已经有两个体育班了)。别的妈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,也不甘落后,立马给自家娃再选一个……甚至还有妈妈,拿来小X书上所谓“兴趣班规划表”,让枣妈推荐机构。然而我想说的是:千!万!别!照!搬!且不说,这样的表格背后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背后的bug简直太多了“兴趣”是极其个性化的东西,好坏不应该按照主观评判一刀切,为什么要说这个“好”、那个“不好”?每个孩子的“先天配置”不一样,擅长的东西、兴趣点完全都不同,“兴趣班”难道不是首选孩子感兴趣的项目吗,一个来路不明的表格说某项目“极力推荐”,我们就要枉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报班吗?还有,里面“推荐”or“不推荐”的理由,太扯了——比如不推荐乐高的理由是“在家玩”。但问题是,小年龄在家拼拼搭搭完全ok,到了小颗粒复杂结构的搭建,还有以后加上电机模块、连接iPad做编程,都属于“乐高”范畴,你能在家随便学学??还有跆拳道,不推荐的理由是“难实战“。但,这个年头,哪个孩子学武术、跆拳道、柔道、散打是为了”实战“?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、长肌肉、消耗能量、培养抗挫力吧,哪怕为了自我保护而“实战“,也是万不得已、跑不掉的情况下使用,几率又有多大??真要细究起来,还会发现bug更多,今天这篇就不讨伐了。必须提醒大家第二次:这种表格别直接抄作业,报班这事儿动辄几千上万,一旦选错,浪费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,还有孩子更宝贵的时间、自驱力。那么,该如何给孩子规划兴趣班?不同兴趣爱好如何规划?怎么选合适的、有良心的班?这个问题,其实是一个涉及K12全龄段,不同兴趣、性格孩子的“大问题”,一篇肯定说不清。枣妈这里做个小小的调研,如果关注的朋友多,索性开一个系列专栏,一篇一篇带大家深挖。顺便想和大家做个小调查:
今天这个系列的第一篇,我请好朋友&新三年级娃妈木噔噔,分享一个她从4岁给娃烧钱报班以来,积累出的一个经验:报兴趣班千万别冲动,一定要适时做“减法”而且,这个经验不是主观臆断,木噔噔还查了很多国外的研究,发现“报班太多”还真不是一件好事,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大脑、心理有伤害全是花了好多万冤枉钱以后的血泪经验,看完以后,希望能帮报班冲动的低年级妈妈省点心,省点钱!我是木噔噔出场的分割线

为了给儿子报兴趣班
我和娃爸没少吵架“兴趣班”这东西,真的是每个家长必须渡的“劫”。而且,爸爸和妈妈对“兴趣培养”的看法,经常是天壤之别——妈妈觉得:“孩子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,艺术、体育、科技、棋类、语言至少各学一个吧,因为大脑开发得趁早啊,别的孩子都在跑,我家孩子不能站着傻玩儿吧?”但爸爸们呢,几乎都特别“李焕英“:“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,课余时间上什么课?出去玩儿多好,就你们这些焦虑的妈妈爱乱花钱,也没觉得娃学到了什么呀!”(在此没有说李焕英不好的意思,我看电影看小品都哭了好几回了)我家也是这样,自从儿子5岁踏上兴趣班之路,我和娃爸就没少吵架。如果你家也因为兴趣班引发过“大战”,一定别忘了文末点个赞,让我看看有多少“难姐难妹”。
为了鸡娃不落后,我怒报5个兴趣班,结果悔青了肠子言归正传,讲一讲我最开始时,是如何给孩子的兴趣班热血烧钱,最后悔不当初的。娃5岁的时候,我经常混迹在各种鸡娃群,看别人家3岁掌握1000单词,还有娃2岁能像native speaker一样说英文,再回头看我家娃,英语词汇量在banana、apple之间反复横跳,着急得很。有时候看到他一个人兴致勃勃“傻玩”,就觉得“不行,得给他报个班忙起来”。于是,就开始利用周末时间,带娃到处试课,前前后后可能试了七八项。最后权衡了时间、预算、通勤距离,选了绘画、英语、乐高、篮球,外加一个拳击体适能。
就这样,幼儿园下课和周末的时间,几乎都排满了。而当时的我,被鸡娃焦虑冲昏了头,其实还想再加一个写字课,因为马上到小学,书写是个大项,得提前做好准备。但时间实在排不开,对我和娃的体力也是个挑战,就作罢了。这样的“热血鸡娃”,我们收获了什么?1. 虚荣心:当然是我的。当群里的妈妈们聊的时候,我就不怕插不上话了,焦虑也似乎被大大缓解了(但只是暂时的,之后反而更焦虑了,为啥后文说)。2.  踩坑血泪经验:因为买课的时候完全是“小白”,对于机构的套路、筛选方法一无所知,导致我选错了好几门课。现在回头看,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太傻了。绘画课,是那种“老师玩命夸,画了啥不知道”的类型,孩子随便涂鸦也被捧得老高,学习内容看似花里胡哨高大上,但一年多下来,依然想画啥画不出,价格也是我们所有课程里最贵的,一年大几万啊!直到现在我才知道,这种机构哄哄小娃娃还行,在业内属于“最水”的那种,会让孩子形成虚假自信,大一点了发现自己啥都画不出,绘画兴趣会很快磨灭。英语课,一个线上,一个线下。其中线下的是那种“蹦跳机构”,一个外教对8个孩子,一周只有一节40分钟的课,往往是一通热身蹦跳下来,真正学新课的时间不足20分钟。一个孩子能发言的时间,可能只有几分钟,还是匆匆忙忙的,很少一对一和老师沟通。课下全都是中教,每天打卡也就是一两个词语和简单句子。就这样的课,也是2万多一年,一年下来,还不如别人自家鸡出来的娃。我后来才知道,这种“蹦跳机构”最大的作用,就是激发孩子对英语语言的兴趣,有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,对英语熟悉起来。要想真正有效果,离不开家里每天实打实的磨耳朵、读绘本和双语沟通,非常费妈。遗憾的是,当时的我并没能坚持下来,所以效果欠佳。后来,我给娃报了个线上课,是“双减”之前广告铺天盖地那家原版阅读课。1对2,老师很有耐心,在国内几个大平台都有兼职,很懂中国孩子需求,孩子渐入佳境。然而没上半年,“双减”大锤猛然砸下,机构被砸没了。当我后知后觉去退款的时候,发现微信里2个顾问全都消失,根本没人善后,只有公众号频频发出“我还没倒闭”的信号,后来还听说了“外教被欠薪”等小道消息,然而我剩下的1万多块课时费,至今没给退(有和我遭遇相同的妈妈吗?)……兴趣班排这么多,也在一定程度上坑到了孩子——每天几乎都要奔波,周末的几个课距离还不近,地铁打车各种折腾,跟打仗一样,我和孩子都很疲惫。当时支撑着我的信念,一是“花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,一定要坚持下去”,二是“别人家都在辛苦,我们苦一点没什么”。现在回想,真是魔怔了……难以专注学得太多,几乎没有一个精深掌握,也没什么时间专注一个去练习。最棘手的是,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,因为每周习惯了一下课就奔波,该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,根本坐不住,浮躁得很,更别说稳坐一两个小时备战期末考了。这是我最后悔的地方。专注心,恒心,耐心,其实是安稳环境下,无人打扰地做自己的事时,悄悄“养”出来的孩子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在奔波,辗转于各种班、不同老师、不同同学之间,有时候吃饭都在车上,静下来学习、发呆的时间极少,怎么能“养”出定力呢?而众所周知,定力是高年级非常关键的东西,听课学习、死磕弱项、备考刷题、克服惰性全都需要,如果因为年幼时疯狂上兴趣班而丢掉定力,太不值得,要想再恢复定力,需要很长很长时间。我还从国外研究中,查到了“报班太多伤害身心”的证据——英国的一些学者,曾经针对50个家长做了深度访谈,为了客观公正,还专门选了12个不同的区域。他们发现,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,这些家庭在兴趣班上都“鸡”得特别狠,88%的孩子都有兴趣班,而且一周4-5次课,58%的孩子每天的兴趣班超过一个。对此,学者们表示不理解:“我们知道,家长们给孩子报这么多兴趣班,是为了以后拥有更好的人生、对升学有帮助,但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,他们想通过如此花钱,显示自己是一个‘好父母’。”学者们还发现,在这样忙碌的日程下,大家的亲子时光少了,父母的钱包和精力被“榨干”了,而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被影响到了。”美国的心理学专家也发现,当孩子们报了太多的班,或者被迫在不适合、不喜欢的兴趣班,他们的心理压力直线上升,而且他们还需要假装表现得好,用来取悦家长,但内心的压力就被悄悄藏起来了,家长看不见。联系实际生活,这样的例子并不难找,每个人可能都听过,xxx孩子钢琴弹得特别好,但考完12级以后,再也不碰钢琴了,因为这个证书是给父母拿的。截至今天进入三年级,我们剩下的兴趣班只有两个:编程、体育。其他的,全都被我狠心砍掉了(退课退费的辛酸一言难尽)。编程是因为孩子真的感兴趣,自己在家也喜欢钻研,还能举一反三自己创新,课上课下衔接很好,能力提高肉眼可见,或许可以在“计算机编程”这条线上往深走,参加竞赛,挖掘更多可能性。体育原因很简单,锻炼身体,增强体力,提升体态,避免久坐懒惰发胖,培养运动兴趣,希望他步入成年以后也能热爱锻炼。根本没想过走竞技路线,从身体条件到家庭资源,都鸡不动。
4年兴趣班,白花大几万奉劝妈妈们一定要懂得“做减法”所以,回顾我家娃上兴趣班的4年,我痛定思痛,先总结几条经验给妈妈们。1. 7岁以前,是广泛尝试、发现擅长之处的阶段,千万别早早用固定、长期的兴趣班,把孩子“禁锢”住了。
兴趣首先是“玩耍”,是“别人不催我不逼我,我自己就想花时间去钻研”的事,孩子喜欢、主动、不排斥,这是最最最基本的。越小的孩子,越是“花心”。第一次接触的每一种兴趣,他们几乎都会喜欢,但“三分钟热度”也几乎是一定的。所以,别早早报班,这里说的“广泛”,不是一下子报N个班,一个一个试错筛选,先广泛尝试各种兴趣。我们完全可以把“尝试”这件事融入亲子时光,但凡自己可以轻松买到的,比如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篮球、足球、乐高,就先自己买个基础级的,当个游戏带孩子玩儿,就当个“软着陆”。如果孩子特别喜欢,希望学到更好的技巧,再去选个靠谱机构报班也不迟。即便是比较需要“学习”的兴趣,比如游泳,完全可以家长带着去玩一玩水,至少让孩子先不怕水,知道在水里游泳的基本安全常识,再去报班。还有,游泳这种“高风险”项目,报了班也别当甩手掌柜,要全程盯,之前就有孩子上课时溺水的案例。还有一个“广泛尝试”的渠道,就是枣妈每年都在安利的夏令营,比如7天可以玩40多种运动的美式营,不到1万块可以尝试这么多,这是多么高效的兴趣筛选方式啊!2. 一切需要牺牲生活质量的兴趣班,别轻易报我有整整一年,是每周5个兴趣班来回奔波,真的得不偿失,对于低年龄孩子来说完全没必要。借用一个加拿大心理学家的建议,想报某个兴趣班之前,问自己几个问题:① 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吗?有研究发现,40%的孩子缺乏睡眠,就是因为每天校内校外的日程排得太满而结果就是,身体和心理全面受影响,比如缺少睡眠的青少年,更可能在解决问题、运用创造性词汇上出现问题,在智商测试时,也很可能拿到低分。简而言之,就是睡得少,笨得快在这里贴一下,每个年龄段孩子需要多少睡眠:
  • 3-5岁:10-13小时;
  • 5-12岁:9-12小时;
  • 2-18岁:8-10小时。
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因为赶兴趣班而缺觉了。
② 刨去上学、兴趣班,孩子剩下多少时间自由玩耍?理解一点教育理论的妈妈都知道,“自由玩耍”这件事,看起来浪费时间,但对孩子认知、社交的作用特别大,绝对不能剥夺他们是通过玩耍来学习,小时候玩的越多,解决问题的时候越有创意,遇到困难的时候抗挫力越强,大脑中“神经中枢”功能也越强(管理学术能力、自控能力、情绪控制能力、做计划能力、延迟满足能力的地方)。那些从小被钉在椅子上没有玩儿过的孩子,也是学不好的。对大一点的孩子,“玩耍”的意义就不一样了,一般而言是“参加比较轻松愉快的活动”,有充分的自由去探索,去社交,就像定期去参加没有鸡血氛围的青少年夏令营、工作坊,或者去健身,去和朋友徒步,去跳舞。注意,也不是披着“夏令营”外衣的培训班。③ 你们有多少时间的亲子互动?亲子时光,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是,“一周有几天可以坐下来一起吃晚饭”。如果一周五天,每天都要在车上匆忙解决晚饭,回家都八九点了,那么真的要考虑,是不是要砍掉几个班,或者换一下时间,为孩子争取几次空闲的晚餐时间。一个有研究支撑的数据是:一周至少4次的亲子晚餐,可以增强亲子关系,给孩子建立安全感。经常和父母一起吃晚饭的孩子,到了青少年时期会更健康,更少行为问题,更阳光。④ 孩子的最佳长板是什么?兴趣培养,肯定要首先培养孩子喜欢感兴趣的。而我的建议是,如果要分配时间、预算,最大头一定要分给孩子的“最佳长板”,也就是相比于其他兴趣,孩子最狂热,最愿意花时间,相比于其他孩子来说更加“小众”的兴趣,这或许是对未来有用的“捷径”。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,送去学大众的钢琴美术都平平,但特别牛的是,他才4年级,就能自己从网上买来初中水平的电路套装,自己接出复杂的电路,甚至还能做个创新,目前还想野心勃勃研究单片机,他妈妈已经完全不懂了。那你说,这个孩子最长板的兴趣是什么?肯定是STEM啊!要选班的话,就要找那种小而美,偏物理动手操作的兴趣班,最好老师还能一直带到初高中,以后没准能进击物理或者计算机类竞赛。至于人人都在“卷”的兴趣,不学都可以。反正到了初中,几乎每个孩子都没时间大范围涉猎了,保留1-2个兴趣就很好了,时间要花在刀刃上!这个“最佳长板”的理念,建议大家去读一本书《平均的终结》,主旨就是,大家应该给孩子找独特的长板,而不是在竞争白热化的赛道去拼命“卷”,最后变成平平无奇、别无长处,随时都能被替代的“工业品劳动力”。好了,这就是我的“兴趣班做减法”的血泪经验,感谢枣妈给我这个吐槽+分享的机会,下期见!!
还有这些养娃的干货,想要分享给大家~
枣妈小助手抱团入群不迷茫!

✍️
|高薪酬稿|欢迎来枣妈平台分享您与娃的生活、学习、共同成长的故事投稿邮箱:302158@qq.com微信联系:sunnywang114628

你点的每个赞,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枣妈和恺摩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